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齐鲁工匠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匠风采 > 正文

【工匠风采】省劳模周建章:不让年华付水流

2021-06-11  点击:[]

在坐落于山东寿光市经济开发区的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跃公司”),职工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夸周建章:“不愧是省劳模,整天紧忙活!”这不,在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他也一天没闲着,带领20来个骨干围着数控加工中心和3D打印机“团团转”。

啥事要这么“紧忙活”?工会主席张建华向记者介绍:“周建章现正带领技术骨干对增压器进行的性能优化升级,是他们今年首要的攻关项目。”记者问,过节期间也这么忙,职工没意见?听到这话,车间模具加工班班长张越超扑哧就笑了:“很多自愿加班的职工还捞不着干呢!周师傅是省劳模、齐鲁工匠,哪个职工不抢着跟他学本事?” 经他这一起头,磨具加工车间的职工们便围着周建章嚷嚷着请他再唠唠他的“光荣史”。

康跃公司前身是专门维修农机的寿光齿轮箱厂。1993年,刚满18岁的周建章进厂来到钳工车间开启了学徒之路。“那时候师傅要求非常严格。我每天都要轮锤上万次练习钳工基本功,光重复锉削动作也得8000多次。”说到此处,周建章苦笑着说,刚开始接触那些铁家伙,由于手法力度拿捏不准,他两手常被锤子砸得血肉模糊,但他从不叫苦、不嫌累,“我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能学手艺挣饭吃,感觉苦也是甜。”结果,4年下来,他不仅精通了钳工专业,更学到了责任和担当。

2002年,康跃公司提出战略转型,产品由原来的农机类转型为高精密涡轮增压器。张建华向记者介绍,这个转型预示着所有工装模具都要升级。公司引进第一台数控加工中心后,在厂工会及时组织的职工创新竞赛系列活动中,周建章一马当先,结合他过硬的模具设计和工艺布局本领,率先实现了老经验与新工艺的完美结合,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模具制作手工作业到机械自动化的转变,成为技改领头羊。

周建章所在的模具设计制作班每天面对的都是新产品,工序方面不稳定性很强。对此,他决心填补空白,编制模具设计制作作业标准。在厂工会热情支持和帮助下,他带领各路精兵强将凭借丰富的铸造模具制作经验,在对前期总结的数据报告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历时1年陆续编制完成了8项技术标准文件。正因为有了这些标准的支撑,该公司铸件产品整体偏差均控制在了0.3mm以内,铸造精度与模具使用的高效性均在国内同业遥遥领先。一般厂家砂芯模具生产效率是每班次200件,而他们优化后的生产效率则高达每班次700件。

“从2016年‘周建章劳模创新工作室’创立以来,他带领23名高技能员工已开展了很多创新改革项目,20多项专利通过了授权。”张建华给记者举了这么个例子——康跃公司根据发动机性能要求设计开发的专利产品——新型涡轮壳,其零件制造难度非常大,周建章率队投入研发试制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他们有时为验证一个方案的可操作性会整夜跟班生产,根本不记得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流过多少次泪。最终,他们历经一年的长期摸索,才完成了这款产品的开发,拿下两个发明专利。

在一模四腔模具研发过程中,他们试做了80多次,耗时近两年,光试做报告就超过18万字,打印了400多页。最终,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使生产效率一跃提升了3倍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800多万元。

“我用27年的职业坚守搞懂了这么一个理念: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周建章说,“我才45岁,我的众多徒弟也都还年轻,创新成才之路还很长。我常跟他们说,年轻的汗水和泪水都不会白流。要对得起公司和公司工会的帮助培养,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和追求,就不要让年华付水流。”(《山东工人报》记者 李兴正 )

上一条:【工匠风采】田振东:让精益求精成为一种习惯
下一条:【工匠风采】任忠宝:平凡岗位上的“节约达人”

关闭

山东管理学院 劳动关系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