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早上8:30,赵抗抗老师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第一次网课直播如约相见。
此刻,屏幕的一端是来自各地居家上课的18级劳动关系专业同学。
屏幕的另一端,定位于新疆喀什。
2020年疫情的突袭让全国人民都在经历着这个难忘的春天。对于赵老师来说,有更多难忘的理由。去年冬天新婚成为一名军嫂,一月底第一次到新疆探亲,由于疫情全面爆发城市立刻进入严控状态,到达的第二天就被严格封闭在部队家属院里,原本计划过完春节就返回,没成想一直呆到了二月底。期间,更加难忘的考验来临,学校无法按照既定时间开学,无法和学生相约教室,线上教学计划全面启动。
既然遇到当下手里只有一部手机相伴的“囧”境,那就只能快速启动“闯关打怪”模式!
第一关:设备关
老师备课三大样:一是教材、二是电脑、三是网络,而赵老师只有一部手机,这是第一“囧”。来新疆之前考虑到旅途漫长且探亲时间短,就轻装上阵一个背包踏上了飞机。彼时的轻松,成为此刻的困扰,最基本的设备和教学材料都缺失的情况下如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个一看就想让人打退堂鼓的问题,着实让她“恐慌”了一番。
“我想有台电脑!”
经过各种家属求助、小区群求助,终于从家属院同样是探亲的军嫂那儿借到了可以“分时段”借用的电脑。因为她也要异地办公,两人电脑轮流使用,电脑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位于喀什与和田之间的部队家属院)
第二关:教材资料关
没有“三大样”,必须攥好“金箍棒”。“金箍棒”就是手机了,远程指挥河北的娘家人帮忙从工作电脑中搜索到需要用到的资料,发送到手机,然后利用手机和纸笔进行在线课程材料的初步准备,之后再发到借用的电脑上。一步步指挥、一笔笔整理、一点点完善。
由于《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这门课程基本没有在线视频教学资源,为了预防直播期间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正常使用,她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收集、汇编案例等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素材。
第三关:网络关
一直享受中国移动稳定的4G网络和不限量流量包,预计的探亲时间比较短自信流量可以支撑到返程,于是自动忽略了偏远地区4G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而网络,确实成了实现在线课程直播的“入门”级问题。住的地方没有装WIFI,4G网络支撑不了大量下载资料和直播。
“蹭网?NO!”
左邻右舍要么没人住,要么WiFi距离太远还不如4G网络,直接击破了在家直播的“梦想”。
“录屏?NO!”
录屏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本身就是借用电脑“共享”,实在无法太长时间占用电脑主人的时间。
“直播?...”
就像每位老师一样,赵老师也希望可以尝试直播的模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如果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屏幕’,我希望至少可以通过声音传达学习的力量。”网络无力、电脑靠借,曲折之后,幸运相伴而至——借用“直播间”。还是那位借电脑的军嫂,主动提出可以将一间储物间单独收拾改造成临时“直播间”,桌子是摞起来的纸箱,椅子是小圆板凳,还有一把基于军嫂之间信任的家门钥匙。毕竟是疫情期间,两个人会默契的在使用电脑前后进行屏幕鼠标的消毒。
“直播?YES!”
(“直播间”)
(网上直播间)
第四关:“时差”
“记忆中披星戴月的去上早自习还是高三的冬天。”赵老师调侃到,“你们在8:30的早晨沐浴阳光,我在8:30的喀什抹黑上课。”
(“披星戴月”的上课路)
新疆与北京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差,学生上课的8:30,在喀什是6:30的感受,早上出门去上课的时候天还是黑漆漆的,家属院中一片寂静。
悄悄打开门,尽量放轻动作,迅速进入小房间内准备上课,一上午4节课的时间基本不出“直播间”,直播结束后做一些基本的消毒,然后尽快返回自己家中。尽量减少对主人的打扰,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尽快完成任务。
最后一关:叫做成长
“军嫂”这两个字,象征光荣和骄傲,但也写满付出与奉献。
赵抗抗,她是一位新入职两年的大学老师,是一名90后的新婚军嫂,她努力克服在线教学的道道关卡,那些委屈仅仅是在每天下午固定时间的视频通话中化为几句“唠叨”,没错,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两个人依然要隔着屏幕相见,所谓的探亲相聚仅有7天不到的时间,大年初六就被部队召集回县郊的营部封闭管理。其他在新疆的所有时间里,她就是一个人在严格封闭的家属院,每天。
在这里,随着各种不适应的化解,快乐也被放大了。她的日常,是感恩认真负责的解放军同志,感恩热情助人的嫂子们,感恩不辞辛苦运送生活用品的送菜大叔……
她也坚信:当你在努力的时候,总会有幸运的事发生。
这些感恩与努力,就是成长。
终于,通关。
想念的大山管,已经春意盎然
融进了阳光,融进了空气
那是越来越多的温暖和希望
战“疫”,必胜!
(图/赵抗抗 文/安娜、赵抗抗 供稿审核/耿艳丽 编辑/孙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