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劳动关系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提升劳动关系善治水平为导向,围绕“稳就业、抓协商、优服务、促发展、构和谐”,持续深化劳动关系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劳动纠纷多元治理,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治理,不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努力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持续深化劳动关系协同治理。一是发挥“三方四家”机制作用,定期召开“三方四家”会议,分析劳动关系运行状况,研究劳动关系领域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指导调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二是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和谐同行”“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等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劳动纠纷协商自主、权利义务协商自治、和谐关系协调自为。组织“五级联动争创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评价活动,对“红名单”企业给予用工保障便利、人才招引通道、用工执法免检、上市诚信评价、评优评先推荐等惠企利企举措。三是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清理整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专项检查”“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检查”“双随机一公开依法用工抽查”等专项行动,处理处罚一批市场违法主体,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
深入推进劳动纠纷多元治理。一是加强与政法、法院、司法、总工会等部门配合,形成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强化监察仲裁联动,依托监察“挺在前”的执法权威优势、利用仲裁前置的准司法优势、发挥联处中心“接地气”的调解优势,提高调解成功率,努力将劳动纠纷化解在前端、消弥在萌芽。二是制定出台《成都市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处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考评办法》,推动“联处中心”建设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推动“联处中心”向乡镇(街道)基层延伸,促进劳动纠纷易发频发地区调解组织有效覆盖。三是命名一批“金牌调解组织”“金牌调解员”,评选“劳动纠纷十佳调解案例”,打造劳动纠纷多元调处示范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治理。一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根治欠薪工作态势,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指挥调度,督促落实各方责任。二是制定根治欠薪常态化走访核查实施方案,发挥乡镇(街道)网格作用,常态化开展辖区在建项目随机走访核查,各县(市、区)每月走访核查在建项目比例不低于辖区在建项目的10%,市本级走访核查组每月对各县(市、区)走访核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通报情况。三是开展“根治欠薪示范项目”培育行动,各县(市、区)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打造核心制度落实好、工资无拖欠的在建工程项目不少于5个。四是树牢“法治是良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开展“打击恶意欠薪和非法讨薪专项行动”“根治欠薪‘清零’百日行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等,加大欠薪案件立案调查和行政处理处罚力度,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强化打击欠薪“威慑力”。加强与发改、法院、住建、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动,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对失信主体实施信用扣分和联合惩戒,达到“处罚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不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一是开展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四个一”(每月讲一法、每季评一案、半年办一班、年度一评比)行动,不断提升办案能力。二是建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简化优化办案程序,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办案效能。召开裁审联席会、“成德眉资+监察仲裁”同城化座谈会、成渝双城交流合作会等,统一办案标准,提升办案影响力和公信力。三是优化完善监察、仲裁和一站式联处信息系统功能,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四是扎实开展1个国家级(成都市新都区)和3个省级(成都市高新区、武侯区、温江区)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绵阳市多措并举
促进新就业形态行业健康发展
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绵阳市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依托行业工会组织促进集体协商,推进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新就业形态行业健康发展。
全面推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党建工作。印发《绵阳市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三年激励措施》《绵阳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方案》,探索构建党委统领、部门协同的领导体制,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实现有效覆盖,不断扩大党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行业党委,大力推进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群体、快递员群体、外卖送餐员群体党建工作。
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群体集体协商。全市已建立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487个,会员74516人。以新就业形态企业及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2022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行动,围绕劳动定额、工作时间进行协商,重点就行业计件单价、劳动定额、抽成比例等事项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扩大集体合同制度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效覆盖。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开展集体协商企业749家,签订集体合同(含专项)共计1544份,覆盖职工109648人,其中,覆盖新就业形态群体的集体合同312份,覆盖新就业形态群体12057人。
探索创新新就业形态群体调解组织。联合工会、交通运输、法院、司法、市场监管、商务、邮政管理等部门,利用现有党建、工会阵地,借助绵阳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资源,于10月底在绵阳市网约车行业工会挂牌成立全市第一家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试运行,中心配备14名精通劳动法律法规的律师作为调解员,按照人社部门分配案源并提供业务指导、总工会提供法律援助和调解经费、法院提供司法确认等原则,各部门各司其职,有效调动资源配置,探索出一条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新路径。下一步,绵阳市将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覆盖到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群体。
自贡市大安区试点“1653”模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新体系
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体系建设。以深化劳动关系基层治理为工作主线,坚持高位推进,落脚综合配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46个部门单位齐助力,4项任务11项重点工作23个具体内容详排时间点。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劳资纠纷协调方、矛盾诉求沟通方作用,打造“党建+企业文化”模式,提升企业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创新六项机制,筑牢风险底线。探索形成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自主、社会协同、服务下沉、动态预警、多元调处、激励评选等六项机制,建立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产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和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立区级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处置中心1个、镇(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5个、区属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5个、企业集中村(社区)工作站多个。今年以来,线上线下提供劳动保障法律咨询服务228人次,受理劳动纠纷58件,结案58件。
实施五大行动,营造和谐氛围。开展政企结对共建行动,32家企业与30个村结对,43名选调生、28名第一书记、15名荣誉村主任组团帮村。开展百名干部驻企行动,推进县级领导“联企”、年轻干部“驻企”、专家团队“扶企”,分四期选派42名县级领导联系、107名年轻干部入驻52户重点企业。开展和谐企业培育行动,积极培育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省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劳动纠纷溯源行动,强化劳动纠纷源头治理,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开展信访“治重化积”行动,化解劳动关系领域信访交办件13件,处理12345热线涉劳动关系问题496起。
打造三个范本,推进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牢牢把握劳动关系“自治、自主、自为”工作导向,着力打造“劳动纠纷不出厂区”“劳动纠纷不出园区”“劳动纠纷不出社区”三个范本,推进劳动关系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今年以来,示范园区、示范社区分别化解劳动纠纷3件,帮助职工获得赔偿16800元。
(供稿单位:四川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