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工匠研究院 > 工匠风采 > 正文
工匠风采
【工匠风采】杜立芝:农技“蒲公英”36年坚守“追梦田”

发布时间:2021-04-12 点击率:

“冬季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稍有疏忽,小麦就有可能无法安全越冬。”去年11月底,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完表彰,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殊荣的杜立芝返回高唐后,便顾不得休息片刻,一脚就插进麦田进行“会诊”。

杜立芝是高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在平凡的农技服务岗位上,她已经默默奉献了36年。始终将农技服务作为“头等大事”的杜立芝,多年来几乎没有“私人时间”,她每天探地头、钻大棚,与种植户打交道,只要有农技需求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痴情“三农”事业,拥有一大批种植户“粉丝”的杜立芝,在高唐被誉为“问不倒”的农技专家,农作物患病后,只要用她开的“处方”,保证药到病除。杜立芝能拥有这么大的“学问”,还要从20多年前的一次农技服务说起。

1992年冬,高唐县杨屯镇候桥村一位大棚种植户拿着黄瓜秧心急火燎地找到杜立芝,满怀希望地向她咨询黄瓜叶边变黄的原因。当时,大棚蔬菜种植是新生事物,杜立芝搜肠刮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能如实相告:“我不知道”。被“问倒”的杜立芝深感愧疚和自责:“农民遇到了困难,跑了30公里来找我咨询,而我却一问三不知。不能为群众服务,老百姓要我这个技术员干什么?”从那以后,杜立芝暗下决心,要尽快掌握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杜立芝在日记中写道:“要对百姓常怀愧疚之心,只要心中充满干事的热情,所有的艰辛和困难都会让路。”为了学好技术,杜立芝雨雪天气里淋过、摔过,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概念。看见大棚,杜立芝心里就痒痒,无论如何也得抽点空去转转。后来,种植户们慢慢发现他们口中的“杜站长”问不倒了,杜立芝随便一个问诊小妙招,就能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难题。

在北京参会期间,杜立芝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乡的广大农民朋友,无论多忙,都会挤出时间接听“问诊”电话,进行远程农技指导。“杜局长,俺家麦子的叶子开始发黄,这可咋办啊?”参会当天,高唐县清平镇皮庄村小麦种植户宋登祥打来“问诊”电话。由于看不到患病小麦的图片资料,杜立芝不敢轻易开“处方”。“开完会,我回到高唐,立马去麦田里找你。”杜立芝在电话中掷地有声地“约定”,让焦虑的宋登祥心里有了底。

“咱给人家做出了承诺,那就得说到做到。”回到高唐后,家人都劝杜立芝休息一天再去,她却不敢“失约”。当天,杜立芝便赶往30多公里外的清平镇皮庄村,履行与宋登祥的“约定”。刚走进宋登祥的麦田,杜立芝立马蹲下身子,迎着寒风用手挖出沾满泥土的病苗观察“病情”。“这块麦田死苗厉害,是金针虫闹的。”“麦子发黄发干,需要防治麦蜘蛛。”……不一会儿功夫,杜立芝便找到了病根,并迅速开出“药方”,亲手指导如何用药。

近年来,高唐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高标准的蔬菜大棚遍地开花,找杜立芝“问诊”的种植户越来越多,这让她分身乏术。为了服务多少老百姓,2018年,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正式挂牌,一支由杜立芝领衔、6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随即成立,服务内容涵盖蔬菜大棚产业、林果产业、畜牧养殖产业等领域。在杜立芝的带领下,团队以群众反映、工作室收集的问题为导向,召开镇、村级培训会130余次,推广农业新技术60多项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

除了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外,杜立芝还先后获得过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国家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我一定要立足岗位,在田间地头弘扬劳模精神,切实为种植户提供好农技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谈到获奖后的感想,杜立芝深情地说。(《山东工人报》记者 庞玉强 通讯员 朱琳)

上一条:【工匠风采】雷杰:疫情防控中的“参谋长”
下一条:【工匠风采】朱呈镕:当一辈子的拥军妈妈